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■杜少华
2023年湖北省出台“虾十条”,明确“潜江龙虾”为湖北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,全省共打“一张牌”。在“虾十条”的推动下,潜江市通过实施一产提效、二产提质、三产提级、品牌提档“四大工程”,不断拓展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。7月10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潜江市落实“虾十条”工作情况及相关举措成效。
在一产领域,潜江市全力推进养殖扩面增产,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4.7万亩,其中虾稻共作面积89.7万亩,打造万亩养殖基地13个、千亩基地70个;上半年养殖产量12.25万吨,同比增长4.6%。为实现“四季有虾”,当地编制发布《小龙虾池塘四季养殖技术规程》等3项标准,组织新技术培训8期700人次安信策略,力争年底完成冬虾养殖面积10万亩、产量3.2万吨。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的“潜江龙虾1号”预计年底通过审定,“潜江1号”即将进入示范试验,为养殖端注入科技动能。
一产的稳固为二产提质奠定了基础。潜江市推动6家企业落户和技改扩规,完成投资8.8亿元,新增加工产能9.4万吨,落户企业拟于10月前投产。上半年全市小龙虾收储加工达25.2万吨,同比增长5.9%;在精深加工方面,承接功能性壳寡糖制备全产业链开发项目,签订甲壳素、壳寡糖中试基地合作协议。数字赋能方面,“龙头企业+国资平台”模式构建的供应链平台,已吸引1094家企业上链,累计交易额161.2亿元,实现产业数据、交易、物流一体化服务。
产业链的完善最终指向消费端,让全国消费者便捷品尝到新鲜潜江龙虾。潜江市商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盛介绍,创新推出的“虾卡”涵盖288元至1288元套餐,支持配送到家或门店提货,依托中央厨房实现“活虾现烧”,武汉8个提货窗口可1小时送达。这一举措是潜江拓展消费渠道的缩影,通过“百城万店”工程,全国已开设超4000家潜江龙虾品牌店,使用其食材和标准的餐饮店超1万家。
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及27个分中心形成“一主多元”格局安信策略,高峰期日均交易1500吨,2025年上半年交易17.7万吨、产值75.27亿元。“虾谷快运”构建的冷链物流体系,4至14小时直达全国,48小时鲜活率达94%。电商营销同样亮眼,董宇辉“与辉同行”溯源直播单场销售额4100万元,销量39万单,全网播放量破亿。
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牌与标准支撑。“潜江龙虾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27.2亿元,上半年新增授权企业45家,总量突破308家。“潜江龙虾走出去”上海站签约10.45亿元,“楚韵虾香奔跑潜江”马拉松等活动放大品牌声量,“小龙虾主题高速服务区”日均接待2000人次。标准体系方面,潜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勇介绍,已构建涵盖全产业链的185项标准,主导制定40项各级标准,其中《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》成为国家标准,为产业筑牢质量根基。
潜江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还体现在虾稻共作模式上。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戴华表示,这种模式构建了生态循环系统,2024年虾稻订单面积达69.73万亩,巨金米业5G智能工厂实现大米优质率99%,人工成本降80%,让“潜江虾稻”成为致富产业。
针对“小龙虾价格大跳水”的传闻,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、主任章云回应,2025年上半年小青、中青、虾苗均价同比分别上涨16.7%、8.2%、31.5%,仅炮头虾略降9.9%;因产量提升、成本下降,69.4%的养殖户收益持平或上涨,亩平纯收入同比增长9%,产业整体健康发展。
潜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冰表示,下一步,潜江将聚焦四季有虾、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,推动“潜江龙虾”从“一季红”变“四季红”,加快形成千亿产业集群,为湖北打造“鱼米之乡”贡献力量。
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--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:魏昊星 杜少华安信策略
加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